全国客服 18046945118

《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(2024版)》发布,化工行业智能化升级加速

发布时间:2025-04-28

微信图片_20250428100624(压缩)

4月22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《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(2024版)》(以下简称《指南》),明确提出以标准化建设为核心抓手,系统推进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,目标到2026年构建覆盖智能装备、工业软件、智能工厂等核心领域的标准体系,制修订超1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,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支撑。该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化建设迈入全面深化阶段,对化工、新材料、能源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

政策背景:标准引领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

随着全球制造业竞争加剧,智能制造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。我国“十四五”规划将智能制造列为制造业转型的主攻方向,但行业仍面临关键技术标准缺失、设备互联互通性不足、数据协同效率低等挑战。此次发布的《指南》聚焦钢铁、石化、化工、汽车等14个重点领域,针对近3年亟待解决的标准化问题,提出“基础共性标准+关键技术标准+行业应用标准”的三层架构,旨在通过统一标准打通智能制造全链条,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与规模化应用。

核心框架:七大关键技术标准构建产业底座

《指南》围绕智能装备、工业软件、智能工厂、智慧供应链、智能赋能技术、智能制造新模式及工业网络七大方向,细化关键技术标准要求:

智能装备标准

    • 智能感知与控制装备:规范智能传感器、仪器仪表的数据感知、互联互通及协议一致性要求,推动多源异构数据协同。

    • 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:明确运动控制、安全维护标准,加速人形机器人、仿生灵巧手等新兴技术的产业化落地。

    • 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:统一检测设备组成要素、数据接口与集成规范,提升复杂工况下的检测精度与效率。

      智能工厂与智慧供应链
      要求构建覆盖生产计划、资源调度、质量追溯的全流程数字化标准,强化工厂与供应链的业务协同能力。

      工业网络与智能赋能技术
      重点布局5G、边缘计算、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标准化应用,推动制造系统实时响应与自适应优化。

行业影响:化工领域迎来检测与工艺升级窗口期

作为《指南》重点覆盖的领域之一,化工行业将迎来三方面变革:

检测设备标准化:智能检测装备需满足统一的数据接口、通信协议及性能测试标准,解决传统设备兼容性差、数据孤岛问题。

工艺模型质量提升:增材制造、反应过程优化等环节需建立工艺知识库与三维模型数据质量标准,提高生产可控性。

全链条协同创新:通过智慧物流、智能仓储标准的落地,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,降低能耗与安全风险。

建设重点:2024-2026年关键技术突破方向

《指南》明确未来三年将优先推动以下标准研制:

  • 智能感知装备:多CPU协调、管理壳架构等标准,增强设备智能化水平;

  • 工业机器人:人形机器人通用技术要求、数控机床信息模型标准;

  • 检测与物流装备:互联互通通用要求、标识解析规范,支撑跨系统集成;

  • 增材制造:三维工艺模型质量评估指南,推动复杂零部件高效生产。

结语:标准化驱动产业生态重构

《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(2024版)》的发布,不仅为行业划定了清晰的技术路径,更将加速形成“标准-技术-产业”良性循环。随着标准体系的逐步完善,化工、新材料等领域的设备供应商、技术服务商需加快适配新规,以创新驱动抢占市场先机。

关于广东德瑞检测设备有限公司
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检测解决方案提供商,广东德瑞检测设备有限公司始终紧跟国家智能制造战略,深度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与技术创新。公司产品涵盖高精度在线检测系统、智能传感设备及工业数据分析平台,致力于为化工、能源、新材料等领域客户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沿技术支撑,助力企业实现安全、高效、绿色的智能化转型。


在线客服系统
Processed in 0.075241 Second , 26 querys.